在時代變臉後,我們將如何活下去?《火口的二人》

2023-01-13  馬欣  會員限定 

早晨時分的富士山景色(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

 

這本書呼應了後疫情時代,當令人恐慌的疫情大潮退去,海灘上的人都將露出自己游泳褲,那麼身處這關口中的我們,是否能像過去一樣想像那理所當然的「明日」?

 

《火口的二人》雖是日本作家白石一文2012年的作品,但現在讀也正合適。故事的主人翁賢治是個剛經歷311地震後的男子,不僅因此經營的事業垮台、家庭關係也歸零。他與當時的日本都處於未知的茫然中,未來更像一片大霧。但因世界像是將重新開機一般,讓賢治早荒廢很久的人生意志,有了不再僥倖度日的可能。

前半生的他總是努力考上大學,隨著世界規則按步就班的他,當「新世界」變臉後,他就像個沒有地圖的迷路者,始終逃避著所謂的「明天」。

這小說的主題很有趣,習慣「太平盛世」,跟隨著成功法則並複製地活著,是否骨子裡是個最膽小的人? 

這本書呼應了後疫情時代,當令人恐慌的疫情大潮退去,海灘上的人都將露出自己游泳褲,那麼身處這關口中的我們,是否能像過去一樣想像那理所當然的「明日」?

小說將賢治這個人描寫得具體,一半途而廢的中年人。也可說是都市遊蕩者,他是這十年來在各國影視與小說裡面我們都熟悉的被消費社會拋棄的一個晃遊者。

在地震前,這個男人出現的不只是社會方面的失能,身體上也很久沒有感覺了。小說前半清楚勾勒出賢治知道自己必須振作,但心裡卻認為人生是可有可無的。往往努力到最後就脫力的人。你對這樣的人不會陌生,但讀下去會發現賢治的「選擇」都非他的「選擇」,他就是順水推舟、借力使力下地活,以至於當人生氣候變了,他也沒有任何想承擔自己「選擇」的熱情。

從小因為出身教師家庭,習慣性地努力,不讓人失望的他,表象上是「優等生」,其實對於自己的人生是偷懶且不敢面對的。他人生中唯一的自主選擇是從學生時代開始,就與表妹直子的偷情,且因為知道不可能有結果,而放膽地盡情放縱著。

這也交代了為什麼七年多不見的中年賢治與直子,還一直想藉由做愛來回到「那時候」。之後隨波逐流選擇富裕客戶女兒結婚的他,又因為碰上動心的對象而出軌,在兩段關係中都不願意主動選擇的他,活成了慣性定律,成為他人生中的被動者。

可以說他這優等生原本拿著一手好牌,但沒有一張是他主動想發牌梭哈的。

是如此荒謬的人生,到了311地震後,倒了一堆中小企業後,他的事業也垮了,隨後聽到地震專家預言富士山可能噴發再度強震後,他自己在一陣焦慮中,就晃晃悠悠的,在焦慮中呆滯,甚至半停擺的活進了自己的「末日」進行式中,有幾分像今年牛津字典選出的年度代表字躺平、擺爛的「哥布林模式」。

《火口的二人》在十年前,就寫出了今日這樣的氛圍,但賢治的狀態與2022年的我們不同的是,他的身體比他的意志更有求生欲,那些書中的性愛描寫,都像是富士山口的多年灰燼,只有著炙熱的記憶,但冷卻地非常快。

比如當他決定要跟客戶的獨生女結婚時,他在與對方纏綿外,仍連夜去找表妹直子偷情,當時常酒醉的他,總看著「富士山口」的攝影海報,那看起來多麼高貴的山,俯拍洞口卻相當情色猥瑣,而他也在自己的背德中找到快感,卻一直下意識要自己做「正確」的事。

他也曾在意識模糊時與直子擁抱並喊著:「我們一起死吧!一起死吧!」兩人看著大張海報,想像著一起被富士山口吸進去。讓人想起村上春樹曾說:每個人都曾期望「末日」。到底為何會活成這樣?或是值得活下去的熱情在哪裡,這本書雖有大量的性愛,但對活著的慾望就是冷清清的。

這點不只放在沒有熱情去維持人生的中年賢治,在直子身上也是。婚姻只是直子面臨年齡的選擇,但在婚前與賢治瘋狂做愛,甚至去新房留下回憶,都讓人感到這兩人在性愛的迷醉之外,生之無助與孤離,基本上任何動力都沒有,像是被人忘記原本是活火山的「富士山」一般,活著跟死去的差別是什麼?

這本書除了在飲食與性愛中有動力,其他的部分都在描寫著當代日本人面對未來的逃避縮影。明明是活著,為何除卻慾望之外,想不出與死亡的差別?

中年男人賢治對青春的依戀有如「九局下半」的選手,抱著直子,動作激烈到都像重溫殘夢,愈做愛就愈顯得事後人生清冷荒蕪。這是白石一文的功力,寫著災情後冷清的九州,包括東京,閒置樓愈發增多了街道淒清,這樣的地域青春已不再,相信在人口出走與疫情剛過的台北也可以感覺得到。

賢治幾乎是社會實驗的樣本,且不少見,被社會化地非常穩定,他的人生進度就像買保單一樣,循規蹈矩地去做,也有能力完成亮眼的成績,但以社會實驗的結果來看又很悲哀,一路符合期望的人,活到三十幾歲,才發現有著跟賢治一樣的破洞,也所在多有,無法說清「哪裡做錯」。把人生照著使用說明書那樣每個步驟都做對了,卻沒有踏實感。

這樣的「中年危機」,不一定要遇上311地震,也可能透過一場外遇,與當今常發生的裁員危機,人生就出現了壁癌。然即便沒有劇變,像這樣一生追逐正確,之後的虛無感也會撲面而來,心有破洞般時時呼嘯著。

如今經歷疫情,再讀《火口上的二人》有不同的滋味,因為我們跟他們一樣,面對的都是不確定的未來,AI、戰爭、經濟問題、民粹、強人政治,都像張鬼牌隨時可以連動,然這樣迷茫的時代,卻跟這本書其實帶來的是希望一樣,我們跟賢治都沒有再墨守成規,心存僥倖的空間,那麼下一步就可能是真正的「明天」,而不是過去膽小者能永遠迴避的未來了。

 

 

example
白石一文《火口的二人》(新經典文化,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