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去的地方》:吃糖的過程,心跳加速

2022-06-14  重點就在括號裡 

《我們想去的地方》作者張琉珍,在韓國文壇被譽為「引領新世代的韓國文學代言人」以及「怪物新人」的張琉珍(圖片來源:新經典文化)

 

若《我們想去的地方》可以嘗──不是如羊吃紙,而是粹取文本故事,將之化作滋味──它肯定是甜的。

說它甜,不是男女情愛如糖似蜜的甜,也不是這故事設定在滿是糖果零食的「瑪龍製果公司」,所以作者張琉珍是寫出一個大觀園,讓讀者見識到各種花式零嘴接連出場所以嘴巴會感受到那種「膩」,而是她描寫出,當人陷入吃糖般直至成癮的感受,那種感到幸福的、那種血糖上升的、那種渴望再多一點的,這種感受到「甜」的過程。

曾是IT產業OL多年的張琉珍,在她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我們想去的地方》裡,有個很韓劇也很日劇的角色設定:三位在公司同時期不同部門的OL,主角多海,與愛錢的大姐頭恩祥,以及沉迷於異國戀的智頌,是公司的三人組。像日劇《東京妄想女子》也像韓劇《請輸入檢索詞WWW》的角色設置。確實,她們也與許多現實生活裡的真實OL無異。

沒有金湯匙,出身平凡,背負學貸,沒有富爸媽的三人,為愛情痴迷,為金錢痴迷,為自己看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而迷惘。就在這時,三人前後接觸到虛擬貨幣「以太坊」,那是讓她們通往那「地方」的最快捷徑,同時,也是讓她們不斷嘗到致富甜頭滋味的「癮」的開端。

這讓《我們想去的地方》更像是一本紀錄三位OL「吃甜過程」的心境過程。

如《咒術迴戰》般時不時會在每回開頭先強調現在故事是發生在何年何月,以便舖陳後頭故事主線的重大戰爭「澀谷事件」,《我們想去的地方》要紀錄的吃甜過程,讓人上癮的,是趁風高揚的投資新事物「虛擬貨幣」,是每日不斷上漲的指數曲線。到了故事後頭,我們才會知道,每個小節如日誌般紀錄的日期,某種程度是倒數,是讓讀者確切知道:「我們」得到「那筆財富」前與後的種種事件,「我們」如何浸淫在各種甜,以及「我們」終於到達想去的地方了。

如《絕命毒師》拍進許多脆弱昆蟲來隱喻「天地不仁萬物芻狗」世界觀,《我們想去的地方》許多部份,寫進了各種「甜」:在故事最開端,因為趕著開會的緣故,多海手上那杯超人氣飲品「拿鐵」翻倒了。身上滿是淡褐色污漬、散發著乳臭味而且沒喝到那杯拿鐵的多海,在回程的計程車上,做了一個「毫不吝嗇地把散發著蜂蜜香氣的淋浴乳擦遍全身,但發現排水極差的住處消化不了身上泡沫而淹沒房間」的惡夢。

最後,她尋思讓自己心甘情願走進公司的理由,只有一個,那是隔壁組組長從國外旅行帶回來的伴手禮「香蕉蛋糕」,那是咬上一口,便能感受到滿嘴的香甜和黏稠的香蕉蛋糕。

沒喝到的拿鐵,沒洗到的蜂蜜香氣淋浴乳,以及用來說服自己還要繼續這種生活的「香蕉蛋糕」,張琉珍透過這些我們生活週遭隨處可見的「甜」,點出了多海──甚至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充斥著各種有意無意間的甜,換句話說,這些甜,在我們每天苦悶生活的環境裡,塞得滿滿的,我們需要這些甜來給自己期待,甜是災厄,是犒賞,也是動力。

張琉珍透過各種對甜的執著,展開了《我們想去的地方》,執著從何而來,什麼又是癮頭?張琉珍在主角多海剛剛踏進「虛擬貨幣」世界時,是這樣寫的:

「大概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無論是寫企劃案,還是寫報告,甚至就連卑躬屈膝地給客戶寫郵件的時候,我的心都會被那個名為『辭職』的、帶有蓬鬆質感的、令人心潮澎湃的單字誘惑得癢癢的。就這樣,我悄悄地萌生了辭職的念頭。我已經受夠了職場生活。我知道連代理一職都沒做到的自己講這種話很可笑,但我真的已經厭煩了保守的組職,蠢到家的主管,少得可憐的薪水,沒有人舉薦和提拔的人脈,學不到任何東西且毫無發展、只能靠一已之力處理的業務,沒有特別的革新和刺激,似乎一輩子只能停滯不前、維持現狀的業界⋯⋯我在這種地方根本看不到未來。」

若我們將《我們想去的地方》視為一齣在紙本上熱播的韓劇,它不像《未生》是讓初入職場者探索「自己之於職場職位」的意義(往往帶有幾分熱血),而《我們想去的地方》更貼切地書寫「職場職位之於自己」:不上不下的職位,那是枷鎖;沒有任何激發自己努力工作的動因,那是鎖鏈。而辭職兩字是令人發癢的誘惑,是解開一切的鑰匙。

工作沒有成就感,只為賺錢,如何擺脫枷鎖與鎖鏈的捷徑?當然,就只有發財一條路,虛擬貨幣終究只是一個讓自己看清事實的引子。張琉珍先讓我們看見她們之所以會對擁有美麗糖衣的賺錢方式「虛擬貨幣」吸引的原因:因為她們需要一個開口,一個突破,因為她們對於自己停滯不前的現況,感到無奈也憤怒。

這也是我們難以討厭她們的原因:張琉珍讓我們知道這三位深陷職場枷鎖及鎖鏈的OL,滿懷著不知自己未來在何處的恐懼。

當她們的情緒為指數曲線的高低起伏瘋狂,爆跌時的緊張,大漲時的歡欣,每一次的變動都是一場豪賭;當她們為虛擬貨幣這樣看不見實體的錢財痴迷,在錢賐還未化作實體時就大筆揮霍──去濟洲島旅行時,住了超越五星級的七星級高級飯店──我們為她捏把冷汗,因為我們知道她們深陷在這濃郁的甜糖裡,深怕這最終只是一場空,最終溺死在這片甜滋滋到令人難以呼吸的欲望裡。

但是,張琉珍沒有,她讓她們成功發財了。

即使在前往「想去的地方」過程,如身處懸崖,只要踩錯一步,就是落入深淵,但張琉珍讓她們成功飛向那個「想去的地方」了。

張琉珍隱隱將韓國近代的三拋、五拋到近年電影《寄生上流》火紅而掀起的「七拋世代」討論,套進三位OL的職場生涯。貧富差距,階級分明,讓年輕人拋棄戀愛、結婚、生子,再來是人際關係和買房置產,最終是夢想和希望。張琉珍倒著寫:當她們擁有錢財,不再拘限在家庭背景及職場階級時,她們擁有了夢想與希望,戀愛迎面而來,購屋買車也不再是難事──有了錢,她們撿回了這些前半生被迫拋棄的事物。

張琉珍穩健地線性推動整個故事,幾乎不用艱澀難懂的技巧,並寫進許多引人共感的細節,她只是專注地寫進她們如坐雲霄飛車的驚恐發財過程。當然,若是傳統寓言故事,傳統價值觀也許會告訴我們,深溺在甜裡為之上癮的人,這次賭成功了,她們仍會賭下去的,總有一天還是會失敗。

但張琉珍沒有,她將結局停在一個明亮乾脆的畫面:其中一人有房有車有對象了;其中一人會因投資黑糖珍珠奶茶而更為成功;而主角多美,則是「暫時,繼續工作吧」。對甜沉溺、在最終也確實嘗到甜頭的人們,甜蜜蜜地走向平穩結尾⋯⋯

張琉珍用這個故事,端出了一份讓我們感到心跳加速的甜點。不過,若是按照三幕劇結構,最終若是投資失敗收場,肯定會讓讀者感到故事圓滿吧,可是那樣擁有典型傳統價值觀(賺錢要一步一腳印!)的故事多無趣呢,為什麼不能讓她們好好地、確實地,享受這份甜呢?

所以,《我們想去的地方》肯定是甜的,很甜很甜,而且甜的珍貴,珍貴到令我們享受這份如同救贖、無須償還代價的甜,都會感到羞赧。

 


【關於本書:我們想去的地方(달까지 가자)】

▶ 暢銷紀錄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2021年度之書&年度作家」雙冠王

 

▶ 作者:張琉珍
1986年生。延世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畢業後進入IT產業,經手社群媒體、SNS、音樂串流、人工智能等企劃工作。入社第一年時參與《韓民族日報》文化中心舉辦的小說講座,萌發寫作小說的想法,展開一邊工作一邊嘗試創作的生活。
2017年離開工作多年的公司,為自己訂下一年的目標,認真寫作並尋找新工作。2018年,就在新工作入職的第三天,接到韓國資深文學出版社「創批」聯繫,告訴她投稿的短篇小說〈工作的快樂與悲傷〉榮獲第21屆創批新人小說獎。
張琉珍的得獎作〈工作的快樂與悲傷〉在創批出版社網站刊出後,引爆超過40萬人次點閱、轉發的社群媒體熱潮,瞬間湧入的讀者一度癱瘓出版社網站,引發熱烈討論。之後,張琉珍陸續收到各大雜誌及網站的創作邀約。
張琉珍陸續創作並於2019年集結成書,將自身在IT產業多年工作經驗寫成許多故事,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從此好好過生活》。雖是新人之作,一上市就空降韓國各大書店排行榜,長銷不墜,累印數十刷,並榮獲韓國書店聯合組織年度選書及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年度選書。
2020年,張琉珍再以短篇小說〈研修〉榮獲第11屆新人作家賞,同年拿下第7屆沈薰文化大賞,成為韓國文壇及當代讀者眾所矚目的超級新星。同時,〈工作的快樂與悲傷〉也改編為同名電視劇,並於2021年出版個人第一本長篇小說《我們想去的地方》,榮獲Yes24當年年度選書及年度作家,被譽為韓國文壇怪物新人。

  

  

example
張琉珍《我們想去的地方》 ( 新經典文化出版,2022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