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生死交戰:化超凡為肉身

2021-10-29  吳文智  會員限定 

電影劇照,環球影業提供

《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是007系列電影第25部,也是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g)主演詹姆斯.龐德(James Bond)的最後篇章,丹尼爾.克雷格的007世代表面延續龐德電影精髓、內在試圖「化超凡為肉身」的逆向操作,也終於在完結篇成就了人性龐德。

60年代諜報片是美蘇冷戰時期好萊塢特殊產物,作家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007龐德系列能成為個中翹楚長壽至今,無怪乎電影融合眾多元素:俊帥猛男主角與性感龐德女郎、科技機關布景、激烈槍戰打鬥、高速極限飛車、環遊世界絕地美景、恐怖組織驚天危機……等等,甚至007系列電影也因此衍生專屬特色,諸如龐德女郎、抽象剪影女體片頭與專屬主題曲等等。

 

安娜.德.阿瑪斯(Ana de Armas),飾演帕洛瑪(Paloma)

《生死交戰》當然還是延續這系列的頂級標配。性感龐德女郎?有,深V禮服拉莎娜.林區(Lashana Lynch)絕對是最大亮點;科技機關布景?有,英國猛龍號驅逐艦用鑽地彈轟炸建築大師安藤忠雄風格反派基地;激烈槍戰打鬥?滿滿滿,開場基因實驗室掠奪武器戰、中場魔鬼黨派對混戰與遠洋漁船艙存活戰、結尾日本海島嶼基地入侵戰;極限飛車?有,專屬座駕奧斯頓馬丁DB5跑車奔馳義大利南部山城馬泰拉蜿蜒街道;環遊世界美景?有,挪威冰湖、蘇格蘭莊園、牙買加海港、英國敦地標、丹麥海島;驚天危機?有,魔鬼黨盜取生體基因奈米機器人;專屬主題曲?有,怪奇比莉和她哥哥撰寫演唱同名主題曲〈No Time to Die〉。

 

 

然而丹尼爾克雷格此次《生死交戰》真正重要性與魅力不僅僅於此,而是在於007系列多年來有好幾位代言人,但丹尼爾.克雷格5集詹姆斯龐德卻是自成體系,成為首尾銜接最完整的組合,而《生死交戰》劃下最後「真正句點」。

細說從頭,007系列演員包含了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1─5 & 7 集,1962─1971年),喬治.拉贊貝(George Lazenby,6集,1969年),羅傑.摩爾(Roger Moore,8─14集,1973─1985年),堤摩西.達頓(Timothy Dalton,15─16,1987─1989年)、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17─20集,1995─2002年)。每位代言演員都各自為007龐德配合不同時代,所帶來不同特質與魅力的質變,然而「打不死的無敵情報員」的既定形象,加上個人特質與成長經歷前後各自獨立鮮少延續,到了皮爾斯.布洛斯南末期,顯然讓龐德開始面臨轉型危機。

2002年,皮爾斯.布洛斯南最後一集《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是關鍵分水嶺,面對好萊塢外在競爭,尤其是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系列(1─8 集,1996年起)崛起,《王牌大賤諜》(Austin Powers)系列(1─3集,1997─2002年)惡搞諧仿,當時龐德彷彿給年輕觀眾「年華老去」感覺;特別是各類諜報片系列也開始以「變形」強勢入侵,失憶臥底《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1─5集,2005年起)、退役《玩命快遞》(The Transporter,1─4集,2002年起)、極限運動《限制級戰警》(XXX 2002,1─3集,2002年起)、最強老爸《即刻救援》(Taken,1─3集,2008年起)、豆豆先生《凸搥特派員》(Johnny English,1─3集,2003年起),後來甚至就連黑幫《捍衛任務》(John Wick,1─4集,2014年起)、飛車黨《玩命關頭》(Fast & Furious,4─9集,2009年起)都轉場跨界占地盤,紛紛搶起「打不死的拯救世界的無敵英雄」寶座,「轉型」與「尋找新接班」成為新任007龐德重回顛峰最重要的關鍵。

 

 

「脫去無敵的超凡外衣,重回凡人肉身」是當時丹尼爾.克雷格接班這系列龐德的關鍵概念,當大家紛紛變超能,那007就重返人性,他肉體會受傷、感情會受創、再強也隻手難回天,就此讓丹尼爾.克雷格(21─25集,2006─2021年)背上表情最愁苦、命運最坎坷龐德的不幸外衣,首部《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情傷死了女友、《空降危機》(Skyfall)死了老闆沒了家、《惡魔四伏》(Spectre)跟新歡跑去退休,最新《生死交戰》更讓他必須解決前幾集舊愛新歡與新仇舊恨的複雜糾結,最後並面臨妻女羈絆必須作出困難抉擇~~套句時下熱門的宇宙論:在25集007宇宙中,丹尼爾克雷格已經就是一個完整的龐德小宇宙。

有不少中外影評乾脆說這就是007版的金鋼狼《羅根》(Logan)。

但是,對於我的許多資深龐德迷好友而言,《生死交戰》最珍貴在於致敬偉大前輩,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與史密斯樂團(The Smiths)吉他手致敬了11部007系列電影配樂家約翰.貝瑞(John Barry);龐德在牙買加的家致敬了原作者伊恩.佛萊明住過的家「黃金眼」(Goldeneye);磅礡氣勢的各式場景則致敬007系列電影設計教父肯.亞當爵士(Sir Kenneth Adam)的風格。

而其中最終極的致敬,則在《生死交戰》不僅賦予丹尼爾.克雷格演繹龐德宇宙的完整性,成全五集仿若長篇連續劇的龐德愛情人生小傳,最後更遙遙致敬了龐德大前輩喬治.拉贊貝(有一派影迷認為他曾是最佳龐德代言人,卻因理念不合只拍一集就拆夥)的《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悲劇經典,當時破天荒讓龐德新婚妻子慘死槍下情節在此次有不同變形,甚至還讓《女王密使》主題曲與曲名「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成為終極情話在《生死交戰》不斷變奏重現。

在這觀點下,時下在爭論好奇「誰來接班007」顯然確實重要,而「換性別或換膚色」也變得更像是炒作用的「政治正確假議題」:畢竟除了單一作品與其他類型外,諜報類型「幾乎」還沒有黑人與女性情報員的「全球賣座系列」。當然《生死交戰》也彷彿提出答案,劇中即使詹姆斯.龐德在上一集結局就退休交出了007稱號,但詹姆斯.龐德還是詹姆斯.龐德,這集即使不當007,所有人(包括劇中角色與戲外觀眾)所認同還是詹姆斯.龐德這個人物角色而非他前身分,就像戲外觀眾現在只在乎丹尼爾.克雷格,屬於丹尼爾.克雷格的詹姆斯.龐德,獨一無二的詹姆斯.龐德。

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了,亦無損其芬芳。

就像未來當丹尼爾.克雷格交棒後,重點也是「誰來撐起」詹姆斯.龐德,不僅僅是「誰擁有代號007」。

(題外話,諜報片影迷早發現《不可能的任務》系列已開始走類似路線,《即刻救援》更是,有趣的是,反而《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1─3集,2015年起)把以往諜報片浮誇豪奢如華麗煙火的元素,拿去玩得更淋漓盡致,但那是另一個題目了。)

 

example
義大利南部小鎮馬泰拉(Matera),電影《生死交戰》拍攝地點,環球影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