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建全基金會攜手臺師大,深入宜花偏鄉深耕兒童閱讀

「故事夢工廠」探究式閱讀,發展兒童思辨力與表達力

 

2023-01-04  吳貞育 

孩子們共讀繪本後,透過分組辯論學習資料整理與發表(圖片來源: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一本繪本,就像一棵種子,在夏天種植在花東的孩子心中,有一天或許就會蔓生出一座知識的森林。

為甚麼要做探究式的閱讀?如果孩子從小在我們帶動的閱讀活動裡頭,就會自己查找資料,就會自己去把查找資料重新整合成自己的創意或集體創作的時候,它可以成為一種社會溝通,也可以開始說自己的故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須文蔚 教授

 

宜蘭縣與花蓮縣的偏遠鄉鎮缺乏圖書資源流通,雖少數鄉鎮有小型獨立書店,但在兒童閱讀推廣上,仍有賴學校及地方圖書館推動。長期深耕文化教育的洪建全基金會2022年攜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推動「故事夢工廠:兒童閱讀推廣計畫」,透過辦理工作坊與共讀活動,將探究式閱讀帶進宜花原鄉部落與偏遠鄉鎮,讓書本成為孩子飛向世界的翅膀。

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重視文化普及,致力推廣閱讀風氣。基金會2022年首度支持臺師大執行「故事夢工廠:兒童閱讀推廣計畫」,串聯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愛的書庫」、愛比科技,以及15所宜蘭縣與花蓮縣鄉鎮圖書館、國小、博物館與獨立書店,共同打造偏鄉閱讀推廣平台。

首場活動「探究式閱讀工作坊」以培育種子講師為目標,2022年5月27日在國立東華大學辦理,培訓27位宜蘭與花蓮的在地探究式閱讀種子師資。工作坊由臺師大國文系須文蔚教授及台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林偉信教授,分享「閱讀策略引導」與「故事創作帶領」。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張雅雯介紹「愛的書庫」書箱借閱,宜花DOC教學艾比科技實物投影機操作,豐富延伸閱讀書單,透過科技豐富共讀體驗。

 

IPEVO愛比科技實物投影機可以投放繪本,或操作畫面,有助共讀與桌遊帶動,是教學利器(圖片來源:洪建全基金會)

 

「探究式閱讀」提升閱讀素養與思辨能力

計畫主持人須文蔚教授說,「探究式閱讀」鼓勵讀者主動查找資料,透過書寫表達學習成果,但主動查找資料的能力,並非眾生平等,端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動機引導學生去查找資料與成果發表。因此提供偏鄉孩子動機進行探究式閱讀相當重要。

「探究式閱讀」有助提升閱讀素養、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增加思辨能力。須文蔚教授以 TIMES 雜誌封面上無助的北極熊為例,說明「故事」如何讓北極熊成為全民護環境的動力。大眾媒體報導北極熊因環境暖化、缺乏食物而瘦骨嶙峋,但當地民眾與研究者提供另一種觀點,指出北極熊可能是因為疾病才無法進食。須文蔚進一步說明資訊檢索,與思辨的重要性,搜尋關鍵字「北極熊」,多數頁面顯示北極熊數量減少中,但若改搜尋「北極熊數量增加」數據卻顯示北極熊數量不減反增。不同關鍵字檢索,可發現故事背後的事實複雜的多,不同觀點將影響我們的認知,探究式閱讀鼓勵學童對抗查找資料的限制並探索多元觀點。

「偏鄉」、「數位」,與「多文本」是近年閱讀推動的關鍵字,以往多文本閱讀容易受採購經費限制,但透過艾比科技實物投影機與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愛的書庫,有助取得多元文本並促進共讀。須文蔚提到,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說:「書這東西是有消滅的一天的。書只是供給知識的一種工具,供給知識其實並不一定要靠書。」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說:「我們以前是查書、看書來學習,新一代是查影片、看影片來學習」。儘管臺灣紙本閱讀人數下降,但不代表學習間斷。閱讀教育的挑戰在於找到讀者,社群平台也可以成為擴散知識的平台,期待探究式閱讀帶領孩子成為更好的研究者與評論者。

 

閱讀推廣志工分享,過度使用網路或影片學習,可能讓學習變的片段。可透過探究式學習,完整學習歷程(圖片來源:洪建全基金會)

 

解析好故事架構 引導孩童創作

林偉信教授分享故事由「情節」與「隱喻」兩要素構成。「情節」提供故事趣味,讓小朋友進入場景沉浸其中,隱喻讓故事多元發展,提供討論的空間。好故事具備基本元素包含人、事、時、地、物,在「起、承、轉、合」架構中,「起」是說故事重要的起手式,但故事好聽的關鍵在「轉」,能讓聽故事的人對故事感到期待。

林偉信以耳熟能詳的童話「小紅帽」為例,小紅帽故事原型起源自1697年,法國作家貝洛撰寫的《鵝媽媽故事集》。三百年前的小紅帽的故事結局,是小紅帽被大野狼吃掉,藉以傳達要聽大人的話,不能離開大人去危險的森林,三百年後,隨著女權崛起,故事中的大野狼最後死掉了。顯示故事的發展,會反映時代背景與需求。

林偉信教授從故事的要素與架構,進一步分享引導小朋友故事創作的技巧。林偉信指出,孩童特別關注的故事主題包含「問題與解決方法」、「故事元素增加」,及「出乎意料的結局」。在「問題與解決方法」故事主題中,若需要解決的問題多,叫一波三折。林偉信老師分享如漫畫《柯南》中有永遠解決不完的案件,這類主題不限年齡都相當受歡迎。引導小朋友創作故事,可以先設計一個問題,再讓孩童發想解決的方法。

「故事元素增加」經典作品如《水滸傳》聚義梁山,或動漫《中華一番》會持續增加角色與事件。繪本代表作品如《一隻永遠吃不飽的貓》、《和甘伯伯去遊河》。創作時可以詢問小朋友,還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還有更嚴重的嗎?讓故事更豐富精采。

「跟預計不同的結局」容易出現在改編的故事上。林偉信說,出乎意料的結局,有助改變認知。他分享在國小帶動閱讀時,問「陽光可以蒐集嗎?」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孩子提出可以穿厚衣服去曬太陽,再把溫暖透過擁抱分享給其他人。引發更多的孩子提出了許多蒐集陽光的創意方法。顯示出乎意料的結局,有助激發想像力跟創造力。

 

反轉片段式閱讀 「冷讀」與「慢讀」培育思辨力

與會的閱讀推廣志工們分享,過度使用網路瀏覽資訊,容易讓學習變的片段,令人擔憂。須文蔚教授分享近年推動透過「讀劇」帶動「文本閱讀」、「理解歸納」、「整合表達」與「深度討論」四個閱讀層次,透過「冷讀」、「暖讀」與「呈現」三個讀劇階段,能幫助全面性的理解作品與進階表達,如能進一步自行編劇,導入創作的力量,會更強化表達力的培養。

林偉信老師進一步指出,「冷讀」跟「暖讀」是重要的自我理解與表達的過程,有助改善現在年輕世代過於重視他人表達形式,失去自我觀點的困境。

 

洪建全基金會贈書 閱讀推廣活動陪孩童一起讀書

「故事夢工廠:兒童閱讀推廣計畫」陸續於宜蘭縣三星圖書館、南澳武塔國小,及花蓮縣秀林國小、新城圖書館、壽豐考古博物館、光復圖書館與小光故事屋,舉辦13場兒童閱讀推廣活動。洪建全基金會致贈參加活動的學童每人一本繪本,讓孩子們在活動前2周先把繪本帶回家,提早感受閱讀的美好。

兒童閱讀推廣活動設計「故事大風吹」及「小導演大故事」兩階段。「故事大風吹」由閱讀種子老師導讀繪本,再引導家長與學童,運用鄉鎮圖書館藏書及線上資源查找,帶動多元與多文本討論,探究式閱讀延伸議題學習。「小導演大故事」創作營與宜花數位機會中心合作,使用愛比科技IPEVO實物投影機,在大螢幕投放繪本,讓所有學員共讀一本書後,創意發想劇本創作與影片製作,讓閱讀更為立體,展現創新與創作的能量。

 

 

example
學童們共讀《山海先民:臺灣史前工藝之美》(AR互動繪本)/圖片:洪建全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