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信義週末夜讀▶角斯角斯:大解密!手繪台灣神怪背後的創作秘辛

2023-02-15  蕭紫菡  會員限定 

插畫家角斯(曾鼎元)在2022年誠品信義週末夜讀講座中,談他手繪台灣神怪的創作秘辛

 

「角斯角斯工作室」是台灣當代第一個將本土「妖怪」與「地圖」有系統結合、視覺化的創作者,由夫妻檔曾鼎元與Wendy組成,致力於將臺灣神怪轉譯成圖像,除了出版品外,也從事跨領域合作及商品開發等內容,最早以《台灣妖怪地誌》、《台灣妖怪卷》為人所熟知,並以《台灣妖怪鬪陣》桌遊轟動一時。結合風土文化與異想傳說,在老故事裡創新,風格立體鮮明,藉由豐富的視覺意象及媒介推廣神怪文化,讓人印象深刻。本場講座裡,他分享了這幾年的創作經驗,以及當創作範疇從神怪圖鑑延伸到繪本設計,其中有什麼樣的差異、而他又是如何跨域展開合作。

「日本有『百鬼夜行』,台灣呢?我一直在想怎麼把我們的共同記憶放入創作。」

過去,曾鼎元原本從事插畫工作,直到八、九年前,他開始以妖怪為素材,展開創作。第一本作品《台灣妖怪地誌》,是從2012年起,他開始有計劃地收集台灣各地古老傳說中的妖怪故事,書裡的故事來自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民間地方軼事、還有他原創的題材,經由整合創造,集結成第一本專屬於台灣的妖怪事典。

特別在原創部份,曾鼎元說,也會擔心做起來會像老的書籍,所以特別加入「幻想」的成份,如將「西北雨」、「火燒風」轉化成妖怪形象,「透過作品,把生活傳承、一些共同記憶建立起風格,呈現給讀者。」

創作之初,圖像資料相當缺乏,他曾問過原民相關專家,得到的回覆是:原民的繪畫資料裡面是沒有與妖怪相關的圖像的。「過去,日本有『百鬼夜行』(名妖怪繪師鳥山石燕一系列的妖怪繪卷),但我們沒有。我在想怎麼把我們的共同記憶放入創作時,想到台灣有日本人畫的鳥瞰式的古地圖,如果能把地圖與妖怪的角色結合,那會是屬於台灣獨有的內容。」

例如,他有個角色取材自阿美族的傳說:在美崙山上,有個巨人阿里卡該(Alikakay)會從海面進到陸地,不時進入部落調戲婦女、或把孩子吃掉。深究其中,這巨人的形象也對應了當時荷蘭人初入台灣時,在阿美族眼裡的形象,《蕃族調查報告書》裡也有提到,阿里卡該是「高大、長毛、貓眼(眼睛斜斜的)」。而傳說中,巨人喜歡抓星星,曾鼎元也特地在書裡畫了一個抓星星的妖怪,在他思考如何為其做造形時,他除了以文獻作為創作構思的基底,也加入自己的創意。例如,他特別以花蓮的麻糬為靈感,將此妖的形象畫得圓滾滾,反而不以傳說中的巨人形象去詮釋。

 

 

為在地化神明創新轉譯、造字,力圖貼近最佳神韻

2020年出版的《寶島搜神》中,曾鼎元以108則神明傳說故事、45尊臺灣人熟悉的神明、17尊動物神獸與器物崇拜,結合神明的紙上行旅和傳說民俗趣聞,用圖像帶領讀者進入臺灣神明世界。

「神明方面,我不是專家,會想做這本書是因為我的母親。她是虔誠的信徒,雖然不是道教的信徒,但信仰是她認識神明唯一的途徑,母親也跟我提過一些神蹟,尤其是唸經時對光的感應。透過畫這本書,我自己也深入探索過去並不熟悉的神桌上的神明,瞭解神明的其他面貌及故事。」

他的創作靈感大致分為三個思路:第一,大部份的神明,都由印度或中國傳進台灣,在地化後,會因落地深根而有不同的發展。例如,台灣泉籍人所奉祀的區域性女神「池頭夫人」,在中國,她會懲罰懷孕難產而死的婦女;但在台灣,池頭婦人卻會保護孩子和婦女。因此,曾鼎元在畫池頭夫人時,於其下畫了兩個打架的人,分別是彰州及泉州人,他用新思惟再創詮釋,力求更貼近角色的創造性。

第二,每位神明都有「從神」,例如虎爺、神明旁邊的神獸。我在書中畫的觀音聖像來自於1959年台灣發生八七水災,傳說觀世音菩薩在天空留下了騎「龍」的聖蹟,有畫家臨摹了日本人的畫,後來台灣的廟宇將這幅畫付印,贈送給信徒,這件事才廣為流傳。這些都成為書中的創作素材。

第三部分是呈現台灣本土神明,如廖添丁,以及跟三太子非常類似的囝仔公,囝仔公和三太子大戰的故事非常知名,據說囝仔公身上有件特別的法器「穿雲靴」,穿上後就可以遨遊天際。將這些故事轉化為畫作,讓圖像充滿了各種線索,供讀者細細進入神明的故事。  

曾鼎元畫妖怪時皆以木板為媒材,到了畫神明時,他回到了在紙上作畫,利用手抄紙張,也就是楮皮紙表面觸感不規則的特性,吸水稍慢,,用水彩或壓克力作畫時,水份進入紙張後,會有種不規則的感覺。

畫神時,他也在找不同性質神明的「公約數」特徵,例如眼睛五官的特徵,畫火神時,他會找一些與火神有關的畫作,或去看看廟裡的神像,書裡的火神,便是延用延吉街火聖廟裡的火德星君形象,再把鬍子變成火的樣貌而成。

 

為神明造字

透過文字,讓神明的神韻更加的例如書中的武財神趙公明,他試過不同的筆法,最後選擇用不同筆頭分別寫成「武財神」三個字,因為「財」源應從不同的地方流入,所以如果能用不同筆頭寫成這三個字,會讓字體的神韻更加容光煥發,也更貼近「武財神」的靈魂。

他說,自己也犯過一些錯,例如之前在描繪保生大帝旁邊的那隻老虎時,因他進廟裡看到的大部份是黑虎,所以畫的是黑虎。後來有專家提醒他,黑虎是財虎,應該是黃虎,他去廟裡尋找解答,才發現,當初台南保安宮因虎爺非常靈驗,因此稱作「赫」虎,有神威顯赫之意,而「赫」字的閩南語讀音與「黑」相近,因而誤物傳成黑虎。

繪本有可能與音樂會合作嗎?2021年,角斯與高雄市國樂團合作了「《寶島搜神》親子音樂繪」。最初,國樂團希望能為神明寫曲並用國樂演奏,曾鼎元便將傳說中「燈猴」的故事做了簡單修改:傳說中,人們在冬至的時候,會在生活器具上黏上湯圓,慰勞它們在過去一年為人類的貢獻,稱為「餉耗」,但有一年,人們不小心忘記黏湯圓在燈猴上,燈猴一氣之下向玉皇大帝告狀,希望能在除夕的時候降下洪水,將台灣島淹沒。

曾鼎元將傳說故事的意義延伸,他創作的故事中,隨著時代演變,北部有些年輕人不願再走進廟裡,香火變少,燈猴因此暴怒,希望島沈。「我想談的是親子疏離議題,現代父母愈來愈忙碌,跟孩子相處時間變少,而神在某種意義上代表這些爸爸媽媽,透過音樂及說書人,讓小朋友了解神明背景,也希望人跟神的關係再接近些。」  

音樂會相當成功,現場反應熱烈。做完第一波,角斯再度與國樂團合作「《寶島妖怪》音樂繪」,因應疫情蔓延,曾鼎元在故事中將疫情背景帶入,隨著人們怕感染而減少外出,神也因香火減少而靈力盡失,妖怪因而興起、想取代神明。利用這些的故事設定,讓每個妖怪一一出場,曾鼎元希望在合作中延續過去所創作的角色,讓他們展現新的意義及面貌,變成熱門的IP。

過去的創作,包括《寶島搜神》在內,大部分都是資訊形態的作品,近幾年來,他以做完整的故事繪本為目標,「《格林童話》或日本的妖怪故事都有每個時代的再詮釋的思考,因此,我想找原民神話或有趣的元素,嘗試創作我們自己的繪本。」

因此,2021年他出版的新神怪繪本《牟吉》,以神怪牟吉追日的奇想冒險展開故事內容。牟吉是擁有神力的孩子,手一指,就能放雷劈斷樹枝;張口就能吹出疾風,傷害鳥獸。牟吉擁有過人的力量,很快就傳遍世界,當他發現自己的力量,便期待可以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而前來挑戰的勇士,全都不是他的對手。其中,當太陽前來迎戰卻因戰敗而逃時,發現自己能量變得虛弱,無法普照大地,世界開始降溫,飄起大雪。此刻,太陽因過度著執著,黑暗生成一頭怪獸,怪獸虎視眈眈,準備吞噬這個世界。

「我想談的是,人因擁有力量卻又過度執著時,會流失一些本該重視的東西。」 

 

繪畫台灣鬼怪的因緣

曾鼎元從前曾在戲院工作,做過電影行銷及發行,他說,在做電影行銷過程中,他有感國外的整合性行銷方法,能充分運用台灣人才為他們發展外國文化,也因此越來越想創作具有台灣文化內涵的作品。

另外也有些因緣巧合,因患有僵直性脊椎炎,有次為了畫下這個病癥、疼痛起來的感覺,所以畫了等身一比一的畫像,畫出腳底開了一個洞,裡面有不乾淨的東西流出來。畫完這幅圖畫的隔天,一下床踩地,竟感覺同樣的位置在痛,「不知是否是巧合,那時,我就感覺畫圖這件事,畫圖跟這個世界好像是有某種連結的。」

後續的創作面向,他有想再延伸的領域,但,他覺得現有的功課還有空間繼續經營,未來也希望再翻新一些過去經典角色做繪本。對於台灣的鬼怪創作,他認為,隨著愈來愈多的資料被挖出,這領域會有愈來愈多人進入、激盪出不同的火花,他樂見其成,也期許自己持續為台灣創造出獨有的神怪語彙。

 

 

example
角斯《寶島搜神》(聯經,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