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麗:刻痕人生記憶的哀傷回望

2023-02-25  吳文智  會員限定 

 

蘇格蘭導演夏洛特.威爾斯(Charlotte Wells)所執導的《日麗》(Aftersun),有著新銳導演特有的神采靈光,以一段看似輕盈的故事主軸──年輕父親帶著11歲女兒旅行,但導演舉「輕」若「重」地把這場「童年遊記」轉化,無所不在的沉重壓力與危機感,透過低彩度、低反差、粗粒子的家庭錄影帶與拍立得照片,成為人生記憶頻頻回望的「成長夢魘」,同時也是對難以言傳的溫暖父愛的無限懷念。

《日麗》劇情很簡單,如果沒看過劇情大綱就直接走進戲院觀賞《日麗》,觀眾會直接看到女孩蘇菲拿著家用攝影機亂拍父親帶她來度假的點滴,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11歲女孩蘇菲(法蘭琪.柯芮〔Frankie Corio〕飾),跟著年輕單身父親卡倫(保羅.麥斯卡〔Paul Mescal〕飾)一起前往碧海藍天的土耳其;雖然面對雙親分居的狀況,但即將成為青少女的她享受與久違父親的共處時光,雖然只是便宜度假村,但相處的點點滴滴卻刻劃著他們彼此依賴的濃厚情感。

 

 

不過,當觀眾以為電影是「現在式」描寫一個怪怪父親希望滿足分居女兒的「快樂」輕旅行的日記電影,卻發現似乎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看似九○年代廉價度假村場景的各種平民娛樂活動:游泳池畔少男女嬉戲與父女日光浴、吧檯邊撞球遊戲與賽車電玩機台競賽、老人觀光團晚餐康樂與卡拉OK活動、埃及豔后泡過的溫泉泥漿浴······看似再平凡不過的父女異國相處點滴,看似歡樂氛圍的背後,卻始終充斥著一股危險不安的恐怖壓力!

導演夏洛特.威爾斯聰明巧妙地運用各種手法布置氣氛陷阱,女兒總拿著攝影機對父親提出靈魂提問:「你在我這年紀的時候在想甚麼呢?」低彩度、低反差、粗粒子影像有若逐漸淡化的記憶,看似溫暖的家庭錄影帶與拍立得照片就仿若遺影與遺照,在充滿壓抑氣氛的音效與配樂中,《日麗》恍然變身驚悚片,不知何時女孩蘇菲或父親卡倫就會從高樓陽台墜下或葬身深海······。

 

 

《日麗》對觀眾是如此沉重,因為它是蘇菲成年後的夜夜驚悚夢魘,不論看過劇情介紹或沒看過的觀眾,至後半也已體會《日麗》並非一場「進行式」的旅行,而是一場「過去式」的記憶回放,並且多年來雖然已經不斷循環播放許多次,但她還是一放再放,因為她總不斷回想起那年夏天的記憶碎片,試圖尋找既熟悉又陌生的父親所流露出她不曾察覺的憂傷······。

有多開心,就有多大絕望!那種埋藏在雲淡風輕背後的不安、沉重與哀傷,用通俗的作品來形容,大概就是安達充的傑作《鄰家女孩》與新作《MIX》吧,看似艷陽高照的晴朗好天,以為父慈子孝、生活一切安好,卻突然悲劇、天人永隔,但緊接著並沒有要死要活地慟哭失聲的八點檔,只有必須繼續平靜生活著的壓抑,但所有人反而都更能感受到平靜底下有如即將爆發的情感壓力鍋······。

 

 

安達充作品中的意外都是天外橫禍,只是他的讀者們早已「被訓練」隨時都要有面對角色出事的準備。《日麗》未被詳細交代的悲劇並不是意外,人前陽光燦爛的年輕父親總在人未見處時抑鬱寡歡,觀眾不知他為何如此深度憂鬱,但觀眾卻能深刻感受他的沉重哀傷,除了導演巧思安排各種影像,片中歌單也如神般使用英式搖滾:布勒合唱團(BLUR)〈tender〉、「R.E.M.」樂團〈losing my religion〉、皇后樂團(Queen)與大衛.鮑伊(David Bowie)〈Under Pressure〉、聖女合唱團(All Saints)〈Never Ever〉、水叮噹合唱團(Aqua)〈My Oh My〉······,即使不懂這些歌,也能感受曲中傷心意境;如果熟悉當年這些經典歌曲,更會發現導演早已經「明示」這場無法逃離的「告別」悲劇。

誠如文案:「你是否見過父親哭泣?我們永遠也無法讀懂他們的祕密。」導演夏洛特.威爾斯把自己兒時對父親的疑惑惆悵轉化成《日麗》,而這種體驗讓《日麗》成為「同調」性很高的電影,有人看完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慧根,有類似生命體驗的感性觀眾才能優先拿到進入這個親情世界的入場券。

 

 

example
新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Charlotte Wells)以《日麗》征服各國影評界(劇照:東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