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出版脈動──2023台北國際書展講座側記

2023-03-01  王窈姿  會員限定 

左一:Libella出版集團旗下版權主任克莉絲汀.波納.樂葛紅(Christine BONNARD LEGRAND);右一:法國社會高等科學院出版社版權代表伊于里安.米宏(Iulian Miron)

 

2023台北國際書展期間,法國在台協會總共舉辦9場沙龍講座,書評書目TAIWAN REVIEW of Books側記2月1日藍沙龍講座內容,提供這場講座涉及的法國出版書市三個層面──文學作品改編、人文社科書籍出版及童書出版。

主講者分別是Libella出版集團旗下版權主任克莉絲汀.波納.樂葛紅(Christine BONNARD LEGRAND),主講「文學作品電影及戲劇改編:從紙本到螢幕」講題,概述法國文學作品及影視版權買賣實務面;法國社會高等科學院出版社版權代表伊于里安.米宏(Iulian Miron)談「人文社會科學出版的專業」,剖析學術出版社的背景及淵源;鞭子老爹出版社版權專員弗羅宏.葛宏當(Florent Grandin)、ABC Melody出版社社長司戴凡.于薩(Stéphane Husar),講題「論童書出版」,分析小型、獨立童書出版社在面對大型出版社的預算優勢時,如何在書市中佔有一席之地。

以下是這場講座的重點內容。

 


文學作品電影及戲劇改編:從紙本到螢幕

切入主題前,版權主任樂葛紅提及幾個數字,讓現場觀眾稍微縱觀法國影視的改編現況。

克莉絲汀.波納.樂葛紅(Christine BONNARD LEGRAND):法國如今有20%的影視作品改編自書籍,也就是說,每5部電影,其中就有一部是文學作品改編電影。出版產業也因為如此,發展出越來越多的專業化經營模式;譬如坎城影展,出版社和影視製作人、製作單位都預期雙方未來有合作或對談的機會。或者像是安古蘭國際漫畫節,也有越來越多活動是為了促成編輯和製作人之間的對話而舉辦。

我們可以去深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熱潮?為什麼製作人會想要將書籍改編成影視作品呢?

最明顯的原因應該就是經濟因素,因為你不必從頭開始創作劇本,在製作改編作品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劇本的雛型,節省撰寫劇本的時間。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商業考量,如果是已經存在的作品,通常大家都很熟悉這本書的主題和角色,所以如果這部作品本來就很受大眾歡迎,它的影視改編作品也就會備受期待。

舉例來說明,皮耶‧勒梅特(Pierre Lemaitre,龔古爾文學獎得主)的小說《天上再見》,它的改編電影(2017年)在法國上映前,就已經引起不小騷動,大家都很引頸期盼看到這部小說改編電影。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出現新的改編現象,越來越多影視作品改編自文學著作。事實上,近幾年的改編趨勢是,有越來越多歐洲漫畫、圖像小說、青少年文學著作,甚至是紀實作品,都開始被改編成為影視作品;像是前面提到,當代作家皮耶‧勒梅特的小說《天上再見》。

影視改編作品也可能取材自經典作品,經典文本因此能夠再次被大眾發掘出價值。現在我腦海裡就浮現出一個畫面──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幻滅》(Illusions perdues)的改編電影《巴黎夢想家》(Lost Illusions,2021)。巴爾札克的小說《幻滅被改編成電影之後,吸引百萬人次觀賞,也獲得7 座凱撒獎。凱撒獎在法國等同於美國奧斯卡,可見得這部文學作品改編電影備受肯定。

我們要怎麼去看改編影視作品,電影變得越來越重要呢,我們可以舉一個最好的證明。在 1976 年,法國的凱撒獎設立了一個最佳改編作品,我們就可以知道改編電影的重要性。

看見自己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也變成作者們的期待。

法國出版社一開始會先出版大本平裝版,等到書籍銷量越來越好,才會出版較為平價的口袋版平裝本,我旗下的作者們除了期待自己的作品可以出版口袋版,他們也很希望自己的著作會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作品一旦被改編成電影,出版商就會趁勢追擊,做電影版書封改版。

就像我剛剛所提及的,原著改編電影上映之後,書籍作品可能會加印新版封面。對於出版社來說,這當然是新商機,因為可以趕上影視熱潮,推動書籍本身的銷售。

法國影視版權買賣實務面

法國有個比較特別的文化政策,我們有所謂的法國文化例外(exception culturelle)。一本書籍所衍生出來的所有版權,全都屬於其出版社所有,包含口袋版平裝本,或是影視改編作品。

其實買賣書籍的影視版權有點像我在台北國際書展現場的工作,也就是販售書籍版權。在影視改編的市場上,我會接觸到星探、製作商、劇作家、藝人的經紀公司等等,並向他們販售書籍的影視改編版權。

影視版權的買賣大略分為兩個步驟。第一,一本書被簽下影視版權之後,這本書的版權會被凍結12至24個月,讓製作商或買下版權的機構去籌組資金、撰寫劇本,或是製作前的準備等等。

如果在24個月結束之後,發行商確定發行改編作品,雙方就會簽定正式合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法國有所謂的著作人格權;也就是說,作者對於自己著作改編的影視作品擁有永久控制及介入的權利。作者可以選擇是否參與劇本的構思或撰寫。例如我剛剛提到《天上再見》這部作品,原著作者皮耶‧勒梅特就參與了電影劇本的改編。

法國目前影視改編的現況,隨著越來越多串流平臺出現而有所改變,我們還不太熟悉這些串流平臺的經濟模式,所以在跟合作層面上,還不太確定未來會發展成為怎麼樣的固定形式。雖然與串流平台的合作尚且處於探索階段,但現階段仍然有很多影視改編作品版權洽談的需求。

依照最近的觀察,改編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法國電視影集改編,比起原著電影改編,近期電視影集的改編較為熱門;我想,這種情況與預算多寡有很大關連。

 

人文社會科學出版的專業

法國社會高等科學院出版社版權代表伊于里安.米宏(Iulian Miron):

接下來的時間,我想透過兩個不同系列,向大家介紹法國社會高等科學院出版社。

二戰最後幾年,1940(法國投降納粹)至1944年間,大批法國學術界知識分子流亡自由之都紐約,在紐約創辦高等研究自由學院(École Libre des Hautes Études),延續法國高等應用學院的知識傳統。

藝術史學者亨利.福西永(Henri Focillon)、天主教哲學家雅克.馬里頓(Jacques Maritain)、中世紀史家古斯塔夫.科恩(Gustave Cohen)等人一同創辦了這間流亡大學。當時,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斯陀(Claude Lévi-Strauss)、哲學家楊凱列維奇(Vladimir Jankélévitch)、歷史學家埃利亞斯.比克曼(Elias Bickerman)都在這間大學教書。

紐約高等自由學院由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贊助,洛克菲勒基金會和高等自由學院彼此保持著緊密關係。這間學院是以巴黎高等政治學院(Institut d'É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倫敦政治經濟學院(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為典範而設立。

為期五年的歐洲大戰結束之後,這群原本流亡在紐約的學者們終於可以返回法國。1947年,根據索瓦熱法令(Loi Sauvage),創立了高等研究應用學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第六學部。

這個學部以廣義的人文社會科學為本,在之後二十幾年間,陸續加入人類學、歷史、社會學等學科,以及不同領域和主題的研究,例如:宗教、政治、美學、語言學等等。也加入不同地區的文化的研究,諸如亞洲、美洲、非洲,甚至擴及跨領域研究。

法國高等應用學部第六學部一開始是由史學家呂西安.費夫賀(Lucien Febvre)指導,接著在 1956 年,由歷史學家費爾南.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接任。

到了60年代,法國高等應用學部第六學部扮演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成為一個彙集不同領域、研究方法的思想的特殊中心。而早在創立之初,法國高等應用學部第六學部就已經擔任致力於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角色。

1963年,由於福特基金會贊助,歷史學家布勞岱爾創立了一個圖書館和研究中心「人文科學院」(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當時的人文科學院建築物充滿現代風格,它位在巴黎的拉斯帕伊大道(Boulevard Raspail)上,其所在的拉丁區,之後便以研究機構、高等教育林地聞名。

注重知識自由及研究的開放性

高等研究應用學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第六學部在1975年更名為社會科學高等學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建立了一套以社會科學教育和研究發展的為宗旨的特殊典範。

60年代至今,許多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知名、我們耳熟能詳的學者、教授,都曾經與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有不同形式的關連。譬如,人類學家李維斯陀(Claude Lévi-Straus)、社會學家雷蒙.阿隆(Raymond Aron)、歷史學者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等。

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涵蓋40座研究中心及一間出版社,這間出版社的出版著作超過1500 本,致力於推廣知識自由,以及科學研究的開放性。

學院成立屆滿50週年時,1995年,當時學院的主席是歷史學雅克.勒韋爾(Jacques Revel)。他選擇在這一年推出《Une école pour les sciences sociales》這本承載50週年意象的作品。

15年後,延續Une école pour les sciences sociales作品的精神,推出一個跨領域的出版計劃──Faire des sciences sociales, Critiquer, Comparer, Généraliser(社會科學研究:批判、比較與演繹)。由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第三代研究學者進行。第三代的研究學者經由社會科學高等學院培訓,差不多到了2010年之後,其學術能力臻至成熟。

這部作品彙集30位跨領域的研究學者共同撰寫,其中涵蓋了歷史、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法律、藝術與史學等等。他們共同努力出版的,這三本作品透過標題所標示的「Critiquer, Comparer, Généraliser」(批判、比較、演繹)這三種方法,描繪現在社會科學的樣態。

書序裡提到說:如果社會科學遺忘了批判精神,那麼就只是一些意識形態的陳述。

所以從這套書的第一冊(Critiquer,批判)展示十幾種針對研究主題所提出疑問,並且以不同的觀察、批判的角度及方法,進行研究;因為沒有批判,就沒有真正的社會科學。

所有的社會科學都會使用比較方法來做研究,這麼做,可以透過辨別相異與相同、常數及類型,來分析具體的數據。在這裡,我要引用涂爾幹的理論,他認為:自然科學研究基於實驗,但社會科學則需要依靠比較,必須要有其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學門。

這套書探討是否能從一個或數個事實裡面,演繹出結論,而這個結論是否能夠被普世化、成為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如果遵從這個規則,會不會承擔了研究風險──忽略每一個案例或是每一個研究過程的特殊性?「最後一冊的『演繹不可定義』章節,在這層意義上就十分具有說服力。」

最後,版權代表伊于里安.米宏,介紹Pour les sciences sociales這本著作,直譯書名的涵義是:社會科學 101 本書籍。收入 1947 年到 2016 年的 101 本書籍。這些書籍標示法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社會科學的樣貌。從1947年開始建構,極具歷史意義,因為這一年是也就是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成立的年份。

為什麼標題是 101 本而不是 100 本書籍?這麼做是為了打破典型的100 本書單。多出來的這第101本,其實是邀請讀者保持開放的精神,自行豐富這一份書單,並且盡可能跳脫這100書籍的影響力及思維框架。

 

右二:鞭子老爺出版社專員弗羅宏.葛宏當(Florent Grandin);右一:ABC Melody出版社社長司戴凡.于薩(Stéphane Husar)

論童書出版

在最後一節講座,由鞭子老爺出版社專員弗羅宏.葛宏當(Florent Grandin)和ABC Melody出版社社長司戴凡.于薩(Stéphane Husar),淺談法國獨立出版社在出版童書時,所面臨的競爭與經營之道。

首先,鞭子老爹出版社專員葛宏當談獨立出版社如何在充滿競爭,且在大型出版社削價競爭的書市,推出硬頁書系列。

鞭子老爹出版社創立於2014年,專門經營童書出版,目前累積了80本著作,一年大約出版十本以上書籍。這間童書出版社位於法國東部,規模小巧,只有3名員工。「雖然只是一間小出版社,但是我們非常幸運,由於書籍很快便獲得一些文學獎項,所以漸漸開始享有一些知名度,在書店及學校也獲得不少青睞。」出版社專員葛宏並且說明:「出版社成立之際,我們就很希望能向國際發展。所以鞭子老爺的第一本出版品,邀請巴西藝術家繪製插畫。」

不僅如此,鞭子老爹還將目光放至台灣出版社,「並且雙向合作」,鞭子老爺出版社第一本引進法國的台灣繪本就是聯經出版社2012年推行的作品是《沉沒》。

「我們一直非常注重國際版權的經驗,鞭子老爺的書籍版權也在世界各地售出。」除了經營之道放遠國際版權銷售,鞭子老爺出版社也非常重視「作品的圖像詮釋」,「不論是傳統或數位的創作技巧」,鞭子老爺出版社都樂於嘗試。

值得一提的是,鞭子老爺出版社的童書雖然富有教育性,但是也帶著娛樂性色彩,不用強迫的方式,對孩童傳遞一些思維及觀念。

鞭子老爺的出版理念是希望:不同程度的讀者都可以一起閱讀同一本作品,就像是吉卜力、皮克斯的動畫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世代的人共同觀看、享受的記憶。「所以我們出版社致力於在這一點上面做努力,希望鞭子老爺作的作品可以讓不同世代的人閱讀。除了小朋友之外,他們的老師、父母、祖父母也都可以一起閱讀我們的書。」

「每當我看到有一個80高齡的讀者和一個5歲左右的小朋友因為同一本書,沉浸在閱讀裡,我都會覺得很幸福。」「如果是以這個角度來看的話,繪本真的是不同世代之間的橋樑。這座橋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樑。對於不闇外語的讀者來說,圖像的作品也是一座橋樑。」葛宏對於童書出版的意義,做了一個註解。

然而,他也強調,在推出給幼齡兒童閱讀的硬頁書,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因為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大量生產的市場,市場上的書籍價格很低,這些書上架到超級市場,可能一本只有2歐,但是小出版社是無力提供給消費者那麼低廉的書價。」

如何在大型集團佔優勢的書市中存活下來,這是一個大問題

比鞭子老爺成立時間稍早的ABC Melody出版社,成立於2000年,社長司戴凡.于薩來自巴黎,「年輕時,很幸運的,我曾到很多地方旅遊。」可能因為這個緣故,ABC Melody出版社的最初的出版主題「就是跟旅遊有關係」。

接續葛宏對於書市競爭的看法,于薩分析:「在這個由大集團掌握的童書書市,這些集團握龐大的經費,我們這些獨立童書出版社應該怎麼做才能夠生存下來呢?」

與鞭子老爹出版社出書規模相同,「ABC Melody出版社每年大約出版10至15本書籍,我們也只有3名員工。面對這麼競爭的市場,想生存下來,的確需要一些技巧。」

ABC Melody出版社的出版路線分為3條編輯面向,依序是童書繪本、插畫小說及青少小說,最後是兒童學習英文的書籍。「ABC Melody出版社和鞭子老爹一樣,非常注重國際書市上的拓展,也售出很多書籍版權。」

對於如何因應大型童書集團的書市競爭力,于薩認為雖然小出版社無法像大集團一樣用可觀經費做書籍行銷宣傳,但在法國,「我們小型出版社可以得到銷售據點的支持。譬如在法國,除了有2萬5千個以上的銷售據點,像是超商,還有3500個獨立書店,可供我們上架書籍。尤其是我們經常受到這些獨立書店的青睞,因為他們喜歡獨立出版社。每一間獨立出版社都有各自的個性及特徵,也都有極為明確的主張。」

根據于薩的說法,在法國,「每兩本童書,就有其中一本是在獨立書店被販售出去的。」

這一方面顯示巴黎讀者的選擇非常多元,而且很特別的是,于薩還提到巴黎有400間書店,這可能和他接下來提到的書市景象有關:

「法國有書籍統一定價制度,也就是說,超市上架的書和獨立書店、網路平台一樣,同一本書的書價都是一樣的。」此外,「我們在法國很幸運,圖書館和書店的網絡非常齊全,從最小的小村子到大城市,都有觸及。巴黎一年大約有150場書展,這些網絡共同建立起許多書展。這也是我們這些獨立出版社得以賴以生存的原因。」

 

 

example
2023台北國際書展,2月1日藍沙龍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