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幹會》故事主軸:四個亞裔美國女孩在陌生的大地展開一段瘋狂又爆笑的旅程(劇照:車庫娛樂提供)
《喜幹會》中文片名實在過於挑釁觀眾,畢竟你要買票觀眾到票口說出這片名有點害羞。其實目前看到的英文片名《Joy Ride》是改過一次後的版本,原本的英文片名就叫做······《Joy Fuck Club》,目的就是為了向1993年當代華人移民題材的經典電影《喜福會》致敬。而《喜福會》片名就叫做「The Joy Luck Club」,改了個L換成F,既致敬又挑釁,充滿玩味的片名令人印象深刻。
但可能實在過於「前衛」,後來片名就改成《Joy Ride: Four friends. One trip. No luck》,也就是後來《Joy Ride》的2.0片名版本。
《喜福會》當年是敘述華裔四位母親與第二代女兒們的故事,論述著當代華人在婚嫁之中的束縛困綁,母女之間的愛恨情仇。在90年代初期來說,能讓保守派的迪士尼願意投資用全亞裔演員陣容非常不容易,更難的是口碑與票房雙贏,成為華人影史上的鮮明紀錄。
片中的閨密中國行,等於四個好姊妹的另類「醉後大丈夫」概念旅程(劇照:車庫娛樂提供)
30年之後的《喜幹會》套用了類似架構,但這一代不再需要父母包袱。直球對決女性當代議題,透過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閨蜜奧黛麗(Ashley Park 飾)與洛洛(Sherry Cola 飾),奧黛麗是白人夫婦領養的亞裔女孩,洛洛則是移民美國的中國第二代。
兩人性格互補,白種人家庭養育的奧黛莉從小缺乏安全感,希望在各項成績領先大家才能證明自己。洛洛則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總是能為奧黛莉勇敢出頭,而且性格豪爽奔放,完全顛覆華人溫良恭儉讓的儒家思維。
這時奧黛麗因為被老闆指派到中國出差,只要合約談好就可以晉升為事務所合夥人。這趟中國行既能對照當年《喜福會》認祖歸宗議題,因為順勢回中國尋找奧黛莉的生母,也變成四個好姊妹的另類「醉後大丈夫」概念旅程。過程荒謬絕倫葷素不忌,因為在火車上被偷護照,使得這四個姊妹被迫使出渾身解數,想辦法幫忙完成尋找母親之旅。
護照被偷剛好等於身分重新歸零,在中國的這四位女孩習慣用西方思維看待一切,而西方奔放價值觀剛好與古老的中國傳統形成絕佳衝突。舉凡另類「嗑藥」到解放身體,特別是對華人社會來說,女性身體這個塵封如禁忌的議題,本片讓女性徹底解封,毒品走後門讓壓抑性慾徹底釋放,一方面享樂一方面還讓「共事」男性們通通掛彩。
《喜幹會》套用了《喜福會》類似架構,但這一代不再需要父母包袱。直球對決女性當代議題(劇照:車庫娛樂提供)
這大概是最另類且政治正確的女性自我覺醒,對照年度芭比解放女性過往包袱來說,《喜幹會》採用讓你噴飯哭笑不得的喜劇段落,完成數千年來女性無法拋捨的束縛。
故事並非一路嬉鬧腦殘到底,更可貴的是,最後奧黛莉的「認祖歸宗」與姊妹們的「盡釋前嫌」兩段情節寫得不落俗套。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愛戴兒林(Adele Lim)之前編寫了《瘋狂亞洲富豪》,這回初次執導就有此成績,令人驚豔。這段真人亞裔覺醒芭比姊妹淘中國趴趴走之旅,尺度又瘋又鬧,爛番茄網站91%好評並非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