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22台北國際書展講座側記▶「我們在台北餵貓──從台灣第一本動物收容所紀實報導作《今生好好愛動物》聊起」


 

很湊巧的,作家馬尼尼為與資深廣播人林清盛在藍沙龍談《今生好好愛動物》,也談照顧街貓、動物收容所的現實,那一天正值日本「貓之日」(猫の日)。

閱讀《今生好好愛動物》會有甚麼樣的感受?林清盛感性說道:「謝謝馬尼尼為寫出這本書,讓我對於流浪動物在收容所的遭遇,有與時俱進的認識。」

馬尼尼為的散文集《多年後我憶起台北》書寫在台北生活逾二十年的日子,林清盛透露自己曾經很想訪談馬尼尼為說這本書的內容:「因為這本書用詩般的句子描寫她在台北生活的故事,作為廣播節目主持人,意識到說,這本書其實需要以朗讀的方式呈現出來,所以後來沒有安排訪談。但這本書後段有一輯【多的:貓日記】,談到街貓;我想藉由這本書,請馬尼尼為分享,她開始與街貓接觸的契機。」

「其實,最初沒有打算要收入『貓日記』,只是因為關於台北的那些描述比較有距離感,才加入與貓相關的這幾篇日記,所以標題特別加注『多的』。對我來說,散文和雜文截然不同,散文作為我在文學上嘗試的作品,生活上的文字屬於雜文,所以採用日記的方式寫作。」

 

我看見餵貓人是在接送小孩上學的路上,好幾年了我用眼睛和他們學習。現在我大致懂了,餵貓人得留意天氣。我常瞥見餵貓人,她不顧形象的穿著跟我一模一樣。連綿雨是餵貓的天敵,颱風天更是。

──《多年後我憶起台北》

 

「餵街貓是因為看到我家附近的貓沒東西吃,很多愛媽跟我一樣,先從自己家附近的街貓開始照顧。在我成為動物收容所志工後,這些餵街貓的經驗就轉變成打底的知識。」

馬尼尼為最近一本著作《今生好好愛動物》集結她在動物收容所的訪談及觀察,試圖為流浪動物發聲,但是在成為志工後,她始終感覺到掙扎:

「做志工必須不斷投入,不求回報,其實並不容易,除了時間及金錢方面的消耗,還必須忍受精神上的內耗,所以,你需要擁有強大的能量,才能一直做下去。」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人的問題,對嗎?」林清盛詢問。

「沒錯。因為你很難遇到志同道同的人,非常孤獨,你只能盡力去做能力所及的事。」

 

那籠子關的不只是動物,在這裡的人也被關在裡面,無法跳脫出來。我把工作人員畫進籠子裡,有時也會想把志工放進籠子,但那是因為他們有同理心,可以感受動物的處境。

──《今生好好愛動物》〈寫在前面〉

 

提及動物收容所之惡,馬尼尼為不忍地說:「我想,你很難找到任何一個國家像台灣一樣,用那麼高的密度把流浪動物關在一個個無處轉身的籠子裡,在擁擠的高壓環境忍受人類的隱形虐待。除了不人道的收容方式,還存在令人匪疑所思的官僚制度。收容所內也有一般人看不到的陰暗角落,曾經有志工目睹過收容所內看守嚴密的所在,裡面存在著最不堪的場景,親眼目睹的志工,至今回想起來仍餘悸猶存。」

 

《今生好好愛動物》插畫(圖片來源:新經典文化)

 

「這是一本用生命換來的書」,這樣講也許有點超過,但卻是我做了這麼多的書,第一次感覺到「難」。這本書不是坐在家裡就會生出來的,其他是。我沒去算,也許在外面的時間多過在桌子前面對的時間。生命,指的是時間與汗水。這生命也不光是我的,更是所有寫進去的志工的生命。我也不想用「改變我人生」這種話,但確實因為做這本書,從零、到溢出一百的心理與身體經驗。

──《今生好好愛動物》〈寫在前面〉

 

《今生好好愛動物》插畫(圖片來源:新經典文化)

 

《今生好好愛動物》有一篇獻給簡稚澄醫師的故事;簡醫師任職於桃園新屋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在這間收容所工作七年多,安樂死七百多隻狗。安樂死是收容所獸醫其中一項工作,「簡醫師後來用一種世人無法理解的方式自殺,她服下安樂狗的藥劑,結束32年生命。」馬尼尼為回想當年簡醫師自殺新聞所帶來的震撼,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憑藉網路上能夠搜尋的相關的報導及資料,完成簡醫師的故事繪本。「但是因為繪本中涉及自殺情節,無法出版。直到後來因為獲得國藝會的『臺灣書寫專案』補助,這段故事才終於在《今生好好愛動物》重見天日。」這本書最後,延續了簡醫師的故事作結尾:

 

從天上看,人類看起來很小很小,

人和狗,沒有什麼不同。

 

「希望政府知道源頭管制的重要,缺少人力和經費,末端的收容所根本無計可施;面對人們的辱罵,因為愛流浪狗,即使生病了也撐下去。希望藉由我的死,讓大家知道流浪動物也是生命,我選擇用同樣的藥物做安樂,希望對流浪動物有幫助,同樣是生命,不該有那麼大的差別對待。請重視生命。」──簡稚澄遺書

 

馬尼尼為深入動物收容所,勇敢寫出人們傷害動物的最真實的一面,她在書裡的疑問值得我們深思,生而為人,我們有好好對待動物嗎:

人都是這樣的,顧好自己最重要,不要惹事最重要,不要煩惱那些不關你的事。人類都是如此。這一年多,我關注動物議題、讀了很多動保書,因為讀了書,我心裡很清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意思是,面對他者的苦難,不要視而不見,不要旁觀,至於能做什麼、做到了什麼,那就量力而為。

我把這些東西寫出來有用嗎?有用嗎?我問過自己千百萬次。

 

 

example
作家馬尼尼為兩本著作《今生好好愛動物》(2023年)、《多年後我憶起台北》(2022)/圖片來源:新經典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