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時代裡,活好今日就是一種善行,《模仿犯》

2024-10-15  馬欣  會員限定 

臉譜出版社推出的繁中版初版一刷《模仿犯》

 

曾經看過一則報導,日本的土井隆義教授研究青少年犯罪率從20世紀的上升到21世紀下降。並非是治安變好,也非是社會環境有了改善,因為18歲以下青少年的相對貧困率還在不斷上升。只是比起90年代各種驚世駭俗的青少年重大刑案,如今是拒絕上學和割腕等自我傷害行為也在增加。變成自身存在的焦慮。

這時我想起了宮部美幸的《模仿犯》,她表面上寫的是惡,實則是更多善的信念,以及對自己生命不問因果的長久堅持。2001年出版的書籍《模仿犯》轟動一時,2002年改編成電影,在那時,人們仍認為隨機殺人罪犯網川浩一與栗橋浩美僅活在小說裡的情節,但在二十世紀2008年秋葉原殺人事件後,就像按了某個妖魔界大門的開關一樣,他跟他們突然都真實地出現在世界各個角落,尋仇似的往空氣裡殺戮,人稱他們有「反社會人格」,其實是模仿當時「社會氣氛」的模仿犯。

當時人人奔往物質主義,求取關注的慾望被鼓勵,成功成了一種展示品,青少年犯罪像是模仿整個社會輕蔑價值的風氣蔓延開來。

而現在,讓青少年模仿的社會價值又是什麼?可以說是暫時的真空了吧。上一代的信念被推翻後,今日老小都處於一種必須前進的嗡鳴焦慮之中。

那既然時代變了,《模仿犯》卻還是有價值呢?因她寫的是浮躁與安寧的兩種對照,至今我們更無法在其中取得平衡。宮部美幸的小說《模仿犯》是90年代日本最成功的推理小說之一。其代表性來自於它充分展現90年代的惡。當時看似繁華富裕且充滿機會,但屬於那時代的惡才正要冒出頭來,那就是《模仿犯》書中純粹的惡。

因此小說一出轟動了整個亞洲市場,當時日本出現了幾樁匪夷所思的連續殺人案,造成人心浮動。但在這之前,即便日本推理小說百花齊放,但很少人像宮部美幸一樣能描寫不具備殺人動機的「純粹惡意」。

當時許多人推崇宮部的原因是,她看透這世上有沒來由的惡行,但在原著裡卻留有非常根本的善意。這並非單指某個人的善舉,而是她書中的多數小人物,如豆腐店老闆有馬義男、記者前田滋子等並非擁有完美是非觀,甚至也有著不甘、投機等情緒,但都是非常努力過活的人。

儘管不相信體系、對他人也有疑慮,但對人生勤懇的態度,讓這本書對「善」有著新的詮釋──相對於兇手對世態的輕蔑,有馬義男對生活有著根本性的虔誠。

這是書中很少描繪出的善者,單純且虔誠地過著自己小小的生活就是最大的野心也是最大的幸福。這樣的人不會自大地認定自己是善或惡的一方,而是像文溫德斯電影《我的完美日常》中的男主角,只有為「今天的我」負責的生活態度,就是一種至善了。

也可以說《模仿犯》雖有血腥暴力,但整本小說的基調是回到真實的人生,用了許多微不足道的細節,在媒體與社會氣氛惴惴不安的氣氛中,有人一天一步完成生命,只要不虧負今天就好。

因此犯行再驚悚,它都在安定人心的方向走,這是此書難以被超越的原因。滋子與義男不是對這社會交代,而是對人生專注都來不及的幸福,始終藉由一本犯罪故事這樣被傳達出來。

於是當時讀者被震撼了,真正相反於惡的不是英雄,而是那些每天勤懇生活的身影。有馬義男與其經營的豆腐店數十年如一日的價值、前田滋子在記者生涯中遊走於真假的矛盾,生活雖難但始終盡力,讓目空一切的連續殺人犯一對照是如此渺小可笑。

甚至不用管結局如何成敗,你在閱讀過程中就能感受到「善」的無所不在。即便他們在他人的價值觀裡不算成功,甚至選擇真相的記者滋子反被自己的時代給背叛了,但「善」在世俗上的失敗,往往更能顯出信念的力量。

因此這本小說仍是我看過的最好的推理小說。沒有之一。

會給出這麼高的評價,不是因為宮部美幸的技巧,而是因為宮部美幸有顆「作者的心」。在推理小說中,殺人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孫女鞠子被殺後,有馬一家分崩離析、命案倖存者真一、發現真相後並將人生拉回正規的女作家等,宮部美幸筆下的世界是萬物彼此相連的有人情味的世界,這點人情味兒讓讀者在殘酷的劇情和黑暗的人性中得到救贖,但也正是這點人情味兒,使得讀者去感受到不需要去了解「自己為何而活」與「自己到底是誰」這種大命題,反而對人生的盡情努力與感受才是唯一的真實。

如此,對照今日幾乎人人都有一個網路人設,反而是走向大家都日趨一樣的精神荒蕪。與書中兇手網川浩一的迷失一般。21世紀的「網路人格」是液態性的,面對誰他就變成什麼樣子來迎合。他在模仿這世界自以為是善與惡,更善於模仿如今網路上 Call-in節目流行的三合一即溶式正義。人們藉由螢幕與鏡頭將自己而「魔鏡化」般地窮忙著。

因此《模仿犯》裡有兩種時間值的人生,有的如犯嫌不斷快轉與網路衝浪,隱隱被催促地要證明自己。另一種是堅持自己的步調,持續人生漫長的征途。

外在公轉我自轉,光是活著就是種美善,它並非類型小說,而是純然被昇華了的悲劇。

成敗與善惡,在宮部美幸筆下都不存在(無論她的怪談還是推理),她寫的都是種虔誠的幸福,我們已經快要失去了的,藉由一個娛樂又重鹹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淡如水的好滋味。

 

example
宮部美幸2001年以《模仿犯》囊括包含司馬遼太郎獎等六項大獎,締造創作生涯第一高峰(臉譜出版,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