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致敬楊德昌:從《青春弒戀》《美國女孩》到《瀑布》

2021-12-05  吳文智  會員限定 

很有趣的現象,台灣新電影健將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侯孝賢導演長鏡頭風格影響許多後繼台灣與大陸創作者(例如《八月》導演),不過到了今年,終於接連出現好幾部入圍並獲得金馬獎肯定的台片佳作,包括鍾孟宏導演《瀑布》、何蔚廷導演《青春弒戀》、阮鳳儀導演《美國女孩》等,不約而同散發出楊德昌導演風格的氣味或特質。

 

何蔚廷導演《青春弒戀》裡的姚愛甯(劇照由齊石娛樂提供)

 

這幾部作品中,有一部作品絲毫不隱瞞向楊德昌「致敬」的企圖心,那就是何蔚廷的《青春弒戀》。《青春弒戀》(Terrorizers)不僅從英文片名就很直白地引用楊德昌導演1986年傑作《恐怖份子》的──Terrorizers,以及從社會新聞殺人事件所衍生的「每個人都可能是生活中的恐怖分子」這個理念,乃至於不論是角色的舉止行動、都會新世代的空虛或複雜敘事手法,幾乎都間接甚或直接引用楊德昌導演作品元素,即使距昔三十多年,卻依然拼貼出既異且同的台北都會風貌。

例如,《青春弒戀》中,由姚愛甯飾演熱愛角色扮演Coser的綺綺,總愛隨機打手機欺騙捉弄接電話的男女,完全搬用《恐怖份子》王安百無聊賴的惡作劇電話;不止如此,《青春弒戀》宛如俄羅斯套娃娃般一層層揭曉角色因果的解謎敘事,也是《恐怖份子》迴圈式人物關係與楊德昌導演作品所專擅的多線敘事變型。

 

 

何蔚廷導演不諱言楊導對自己的影響並不限於《恐怖份子》,坦承《青春弒戀》年輕角色總愛在空屋浪蕩其實就源自楊導的《麻將》(有評論認為《青春弒戀》角色有刻板印象的嫌疑,但楊導這時期作品也有這傾向:中年世代對次世代空虛批判);其實更明顯的例子,還有《青春弒戀》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同樣取材社會案件,林柏宏角色持刀憤怒就像是當年張震(對,就是今年金馬影帝)角色小四的青春怨念,他們殺戮的對象與其說都是隨波逐流的菟絲花女孩(李沐/陳玉芳、楊靜怡/小明),不如說是他們適應不良而且讓他們無端憤怒的台北都會。

 

楊德昌導演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小明

 

不過,真正讓許多評論聯想到「小明」的人物角色,其實是《美國女孩》方郁婷(今年金馬最佳新人)所飾演的少女姊姊芳儀。獲得金馬多項肯定的《美國女孩》以SARS為背景,描寫家庭母女親情糾葛,感人揪心的家庭通俗劇特質似乎與楊導疏冷風格有點距離,但十四歲新人方郁婷詮釋中學女孩芳儀那種無依下的逞強叛逆,在校園踟躕獨行的落寞身影,試圖憑一己之力逃逸不果的無辜脆弱,竟讓許多人不約而同聯想起楊導《牯嶺街》裡飾演小明的楊靜怡。

 

阮鳳儀導演《美國女孩》中的方郁婷(劇照由傳藝互動提供)

 

不過,若說到象徵手法與壓抑風格,雖然不少人形容鍾孟宏導演的《瀑布》有奇士勞斯基「藍白紅三部曲」的味道,特別是《藍色情挑》的鏡頭語言,但我還是覺得鍾導作品角色在畫面之間的抗衡與壓抑張力,其實比較像楊導手術刀般剖析都會中產白領精英的冷冽。例如,《瀑布》裡的母女關係由於父親離家而產生變化,就讓我感受《海灘的一天》這部片裡,妹妹與哥哥前女友多年後相遇,同樣曾經親近卻又疏遠的兩個女人,她們的改變與成長(尤其張艾嘉所飾演的角色也是從女孩蛻變,勇敢面對未來)。

最有意思的是,鍾導《瀑布》看似透過母親探討思覺失調,但是賈靜雯所飾演的母親角色對於婚姻與愛情的癡心、迷惘,一廂情願認定無情前夫還有愛,其實也酷似《恐怖份子》李立群角色對於前妻繆騫人的嗔癡,拚命解釋一切都是惡作劇電話的誤會,而賈靜雯、李立群銀幕前的角色都是愛情的隱性恐怖份子來著。

 

鍾孟宏導演《瀑布》,飾演患有思覺失調症母親角色的賈靜雯(劇照由華映娛樂提供)

 

至於《瀑布》片尾開放式的曖昧後設敘事,除了女兒王淨在洪災事件中到底罹難還是獲救這兩種可能外,甚至還可以引申為:其實所有遭遇可能都是片中母親思覺失調的幻想?!都不禁讓影迷遙想起《恐怖份子》令人讚嘆的驚人結局:李立群開槍倒底是殺繆騫人還是自殺?乃至於,這一切到底是繆騫人角色的經歷或只是她寫的小說內容?與其如鍾導所說他想給觀眾一個溫暖的結局,不如說更相信這是致敬《恐怖份子》經典後設結局的深沉變奏。

 

example
楊德昌導演《恐怖分子》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