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降喜訊》:高明政治諷刺喜劇,「有時真相會說謊,謊言有時也會道出真相」

2025-11-05  膝關節 

導演邊聖鉉藉由本片,示範高明的政治諷刺喜劇(圖片來源:Netflix)

 

《不汗黨:壞傢伙們的世界》《格殺福順》的導演邊聖鉉的個人優秀執導能力,為他吸引了一票全明星陣容,加入《凶降喜訊》(굿뉴스/Good News)演員群,看大明星們為這段真實發生的日韓劫機事件使出渾身解數,薛景求、紅炅、柳承範與山田孝之群策群力示範什麼叫做高明的政治諷刺喜劇。

本片改編自1970年代時,一個日本激進共產主義組織在日劫機,要求飛機飛往北韓平壤,從中看到日本官僚體制的顢頇無作為,南韓中央情報局部長則試圖讓這架飛機降落在南韓,藉此證明南韓優於日本政府,還能向美國老大哥邀功。畢竟在那個冷戰時期,民主資本與共產主義的對抗,不同信仰的兩端政府,從中找尋切入點破壞對手的機會。

《凶降喜訊》表面上當然是要拍一場日本、南北韓三國(與影武者美國)如何面對這起荒謬的劫機事件,真正核心要解剖三方政治角力盤算。你看到的真相未必是真相,你聽到的謊言也不見得是謊言。而且故事有一段敘述南韓如何做出離譜的謊騙日本機師、攔截塔台傳送訊號,這段根本就是把劫機片拍成了諜報片。

負責協助美軍戰情單位的空軍精英中尉徐高名,必須能用「拼手速」攔截到訊號的情節,甚是還模仿美國西部片呈現南北韓的對決,真是傳神有趣!

 

荒謬劫機事件的真正核心是解剖三方政治角力盤算(圖片來源:Netflix)

 

另外,本片英文片名:「好消息」(Good News)更是一記諷刺:在危機裡,「好消息」往往是蓋住「真相」的蓋子。那些政府/情報機構的人物,他們不是挺身而出挽救世界,而是在「救人」的名義下,首先在拚「誰能得功勞」、「誰能上鏡頭」。這種啼笑皆非的荒謬,我想才是能吸引眾星雲集的卡司要因了。

特別是電影中出現的「某甲」(Nobody(薛景求飾)這角色名字本身就諷刺。對觀眾來說,這位救援大場面的對象不是「誰」,而是「沒有人知道是誰」;他連名字都沒有,但當他出現在韓國空軍基地時,多位員工都起身敬禮,就暗示他根本不是第一回來基地執行不可能的任務了。

而他「沒有名字」這回事,不就是「無名英雄」的象徵?只是故事把這個反差做出更大對比。這個「無名小卒」,也就是隨時可以被制度犧牲、拋棄。

 

電影中出現的「某甲」(Nobody(薛景求飾)這角色名字本身就諷刺(圖片來源:Netflix)

 

幽默背後的制度裂縫、政府體系的喜劇化荒謬。「某甲」與「中尉徐高名」的付出,才是完成這整起事件的關鍵推手。而山田孝之飾演日本政府高層:運輸省政務次長,願意用一己之身換取全飛機其他乘客安全(看起來是整個政府代表中唯一清醒的一個,其他都顢頇到不可思議),最後歪打正著地,反倒成了這個劫機事件的幕前英雄。

而某甲最後如願以償獲得了身份資格,居然引用了高名的名字。至於中尉徐高名,沒有勳章沒有表揚,只有一只手錶,變成事件真正的「某甲」。

如同故事某甲再三陳述的「真相有時在月亮的背面,但這不代表正面是虛假的。有時真相會說謊,謊言有時也會道出真相。」

《凶降喜訊》把真相、謊言再三揉捏,該出面的政府高幹全都只想爭功諉過,忙死制度底下的螞蟻小兵們,攝影語言中的符號安排更是處處見著團隊巧思,那幕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與某甲對話過程,鏡頭甚至是從部長胯下拍出去,恰巧就卡在某甲頭頂,凸顯權力/沙文主義的傲慢,真是俗不可耐、臭不可聞。

 

example
《凶降喜訊》取材於1970年淀號劫機事件(圖片來源: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