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與想像:最熟悉的陌生人

2021-12-12  吳文智  會員限定 

劇照由東昊提供

 

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的濱口龍介導演《偶然與想像》,是一齣難以名狀的雋永電影,三段式短片情節幾乎都是鮮少動作的兩兩角色叨叨絮絮閒話家常(對資深影迷而言是致敬法國侯麥導演,對普通觀眾來說則像《愛在黎明破曉時》三部曲),但《偶然與想像》厲害在於它以出人意表「偶然」轉折為引,「想像」則如手術刀刻劃壓抑人性下的愛慾變奏,解剖現代人冷漠底下渴望知己的寂寞。

雖然《偶然與想像》成片幾乎都是對話,厲害的是,細究三段故事起承轉合,近乎八點檔誇張劇情發展的三幕劇結構,情節twist簡直像連續180度髮夾彎,但身兼編劇的濱口龍介導演不僅能超越觀眾對故事發展的驚喜期待,還能有辦法將轉折說得合情合理,既符合觀眾的預期心理還能溫暖感動人心,看似通俗卻不落俗套,平凡而不凡可說濱口龍介作品魅力。最妙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雖成為觀眾讚嘆賣點,卻也成為「軟肋」:隨便講劇情就會爆雷······。

寫《偶然與想像》影評其實也面臨類似的困境,「轉折的奧妙」其實是《偶然與想像》最靈機閃光的關鍵,不寫幾乎無法討論編劇與導演的創意,但寫出來又會讓還沒看過的觀眾喪失觀賞驚······簡直比寫鋼鐵人或007死掉還嚴重······我儘量試著在不爆雷的條件下,闡述《偶然與想像》的魅力與機智。

例如第一則短篇〈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前半描寫模特兒與工作人員兩位女孩搭車回家路上,分享著彼此感情觀以及邂逅男孩的浪漫,對話諸如:「聊天聊到觸摸到心底深處······怎麼會光是對話就這麼撩?!」「我第一次對剛認識的人有那種感覺。」「如果下次見面魔法還沒消失,說不定就能進展下去。」

是不是有《愛在黎明破曉時》的似曾相識感覺?但是當觀眾以為這是第三人稱角度變奏,編導卻迅速讓觀眾轉彎看到「偶然」邂逅背後的修羅場,然後「想像」成為濱口龍介另一根魔法棒,透過角色與對白藉此辯證「何謂愛?何謂不愛?」:人因為陌生才大膽釋放出自己不為人知的那一面?陌生人的愛火是如何燃起?炙熱的愛會如何熄滅?熄滅的愛能復萌嗎?或者說,特別是彼此看似原本熟稔,但卻因為這段偶然際遇,重新發現彼此陌生那一面──妳真的愛嗎?

 

劇照由東昊提供

 

接下來濱口龍介導演開始「偶然」與「想像」不同變奏,在第二則短篇〈敞開的大門〉讓「想像」為起手,以教授研究室為主場景,表面看似挑戰俗套師生階級關係與性別潛規則,誰能想像已婚女學生朗讀中年教授得獎小說挑逗戲,可以拍得如此充滿誘惑想像與危機感,展現導演的創作才情(劇中這篇得獎小說是導演特別創作的文藝篇章),同時也雙重考驗觀眾對「小說朗讀內容情節的畫面」與「電影情節到此如何轉折」的想像。

「陌生」師生之間的急轉彎互動,明顯讓兩人金句心靈雞湯對著觀眾心靈撲面而來,「如果身邊的人否定你的價值,請記住要抵抗,不要讓社會的標準來衡量你,你必須珍惜只有你自己清楚的價值,孤獨自處很不容易,但這是必要之作為。」編導濱口龍介鏡頭又在觀眾期待下丟出連續兩顆「偶然」變化球情節,讓觀眾感慨人生際遇與人際關係的假面:誰是知己?誰是陌生人?

 

劇照由東昊提供

 

第三則短篇〈再一次〉是我的最愛,濱口龍介導演讓「偶然」與「想像」同時出擊,將故事架空在網路病毒肆虐時代,只能原始信件溝通,中年女子返鄉女校同學會找不到當年暗戀的女孩,未料兩人卻在車站途中意外相逢,看似政治正確但其實又無關乎LGBT,這麼瓊瑤羅曼史的巧合,其實全為了鋪墊「多年不見又沒聯絡的同學,還是妳認識的那個人嗎?」「妳/你心目中的她/他,是真正的她/他嗎?」追根究柢:你多年後尋找的是她?還是你自己?

二十年未見同學是極度巧妙的設定(它還牽引這故事連兩次180度轉折,每次轉折讓隱喻層次加倍,在此不破梗影響樂趣),雖然曾經熟悉但如今已然如陌生人,卻渴望在對方身上找到逝去青春夢想,以及在對方眼神中的自己身影;卻也因已然陌生沒有交集,所以更有如面對心理諮商傾吐自已的幽怨疑惑,「明明以前有能力實現夢想,回過神來卻浪費了大把光陰。」「可是······沒有任何事讓我有熱情,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放任時間······漸漸扼殺我自己。」

濱口龍介是極度精算的作者導演,《偶然與想像》看似是陌生人相遇的偶然,但其實是自己尋找自己的必然;觀眾目擊角色之間對話,都會轉化成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問答,最後直指自己內心深處──因為,自己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example
《偶然與想像》3個短篇(由左至右)的日版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