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書單!它既是一份實用的閱讀指南,也是引領類型發展的關鍵指標

2023-11-03  冬陽 

示意圖(Image via Shutterstock.com)

 

「咦,你想去逛百貨公司周年慶嗎?」友人H突然這麼開口。大概是瞥見我轉向他的臉掛滿黑人問號,於是接著說:「不然你怎麼沒事講到某個化妝保養品牌的名字?」

我費勁想了想在此之前正在和他聊的話題,兩個大男生若要揪逛街採購,最常物色的應該是3C用品、運動服飾或是書籍雜誌之類(至少我和友人H是如此),而且剛剛應該是在討論最近讀了哪些好看的推理小說吧──啊哈,我知道了。「你應該是把我剛剛感嘆地說『噢,書單』,聽成了○○○吧?!」

近期在推理小說閱讀圈熱議的兩份書單,讓我回想起這樁當時笑到岔氣的無厘頭往事。速速回神、言歸正傳,這次要來和各位分享與解析十月中揭曉投票結果的「2023這本超好推!」,以及《時代》雜誌公布的「史上百大推理驚悚小說」(The 100 Best Mystery and Thriller Books of All Time)。

去年(2022)Readmoo讀墨電子書與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一次合作舉辦「這本超好推!」時,我便寫了篇文章扼要介紹這場特別又有趣的活動,最後結算將近1500人參與投票,就單一電子書平台使用者而言,反應相當熱絡。今年活動續辦,總投票人數成長兩成(近1800人),華文組呈現香港作家大軍壓境的態勢,翻譯組則是百家爭鳴、新舊廝殺,四十位專業讀者的分數統計與一般讀者的投票總和雖然不盡相同,反而顯露更多值得思索解讀的資訊。

活動候選書為去年九月一日至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於讀墨電子書平台上架的推理小說,翻譯類計212種,華文類計124種。同一時期的電子書出版不等同於紙本書,原因在於出版社不一定兩種版本都出,也可能紙本書出版後才新簽電子書版權或(多年後)重新製檔上架,甚至部分書籍採紙本書售罄即絕版不再刷、只賣無庫存和耗損壓力的電子書以便減少營運開支,或者採電子書鎖定在特定通路平台上架等策略,再加上讀墨平台具寫作者自行上傳作品出版販售的機制,兩年下來常在書單列出後聽見「這一年居然出了如此多推理小說」的驚呼。

由於「這本超好推!」的活動性質是鼓勵大眾參與,特別邀請的四十位「專業讀者」並不以「評審」視之,而是從閱讀量、類型作品熟悉度、作品推廣積極性等面向,邀請個人或團體(例如大學推理社團)選出參加組別的前五名作品並加權計分。因為有這層設計,總體投票結果公布那一刻,專業讀者連忙好奇查詢的往往不是自己投下的TOP 5,而是自己和「大眾民意」差距有多少,馬上將之前沒留意到的漏網之魚選進購物車結帳。

「這本超好推!」彙整展現的是過去一年推理小說(電子版)的出版全貌,以及眾讀者選擇口味的偏好。老實說,出書日期離投票時間較近、作者和出版社積極動員宣傳的作品,能明顯看出多些吸引讀者眼球的優勢,不過長期在閱讀社團無私分享、受到熱烈討論的作品,這時也會再次引起老書迷新粉絲的關注,搭配投票前幾週先熱鬧滾滾上線的「推理馬拉松」促購,宛如一場推理嘉年華,推升讀者的興致而且真正享受閱讀的樂趣,才是成功關鍵。

《時代》雜誌的「史上百大推理驚悚小說」就不是這樣挑選了。如果你用相近的英文關鍵字Google查詢,或許會在搜尋結果的第一頁找到1995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票選出來的「史上百大推理小說」(Top 100 Mystery Novels of All Time)──我想先從這份百大書單開始說起。

第一次接觸到「史上百大推理小說」書單(嚴格說來是一本書,The Crown Crime Companion: The Top 100 Mystery Novels of All Time),是在臉譜出版社編輯部辦公室的書架上,上頭還貼了十來張便利貼。我取出書籍,好奇翻到做註記的頁數,書頁上有淡淡的鉛筆字畫線與符號,仔細對應該段文字介紹評析的名作,赫然發現其中文版就在隔鄰的書櫃裡。

上個世紀末,臉譜與遠流分別有系統地出版歐美推理經典、大師傑作,將此前紛雜譯介的當代西方暢銷大眾小說梳理出較為清晰的類型樣貌,並且上溯至眾多讀者自小便熟知的福爾摩斯探案,然後逐一補足中間漏失的發展環節,以及深具里程碑意義、成為重要轉捩關鍵的精采故事,因此相當多部作品都可以在史上百大推理小說書單裡找到。這份由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成員選出的作品清單,共細分為十大類(也就是推理小說的子類型:古典、懸疑、冷硬/私探、警察程序、間諜/驚悚、犯罪、舒逸/傳統、歷史、幽默、法律/法庭,同時請該子類型一名大師級作家撰文概述),每類各選入十部小說,再從這一百本書進行整體排名,全書由知名評論家暨出版人奧圖.潘茲勒、小說家米基.佛里曼二人合作編著。

除了集體投票選出留名青史的佳作,一些小說家、評論家的自選書單也頗具代表性與指標意義,本身即具上述雙重身分的英國作家H. R. F. 基廷,於1987年發表的《Crime & Mystery: The 100 Best Books》便很常被提及引用。從1845年艾德格.愛倫坡的《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到1986年P. D. 詹姆絲的《死亡的滋味》,基廷按時間序介紹這一百冊書,提出獨到的見解,偶爾解釋這位作家為何他選這本而不是另一本,進而構築出他所認為的犯罪與推理(直譯應為神祕)的完整架構及譜系──

好,講到這邊,我們終於可以來談《時代》的「史上百大推理驚悚小說」了。

在此我想表達的是,這些書單從來不是單獨存在的,總有前一份或是群體或是個人,懷抱強烈企圖心但表現謙遜、肯定要擲地有聲卻也能讓門外漢願意親近的書單,被拿來與新書單對照議論,而且歷經一兩個創作世代之後(《時代》的書單跟基廷的就相隔了三十六年),仍守在一百本這個不能多也不能少的限額裡──這本書被加入、那本書成遺珠,該要有個說法理由不是嗎?

《時代》雜誌在今年初啟動了這項活動企劃,邀請當今知名作家梅根.亞伯特(《火宅之舞》)、哈蘭.科本(《第43個祕密》)、S. A. 寇斯比(《黑色荒原》)、吉莉安.弗琳(《控制》)、塔娜.法蘭琪(《榆樹下的骷髏》)、瑞秋.郝澤.霍爾、蘇雅塔.梅西加入,從團隊成員提出自十九世紀至2022年以英文出版的兩百五十多本原創或翻譯小說之中,依懸疑性、原創性、企圖心、情節設計、讀者喜愛度、影響力等關鍵要素,一位作家限選一部作品的前提下,涵蓋了最初在十五個不同國家出版的百大推理驚悚。

在這份書單上,你會眼睛一亮地見到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台灣難得一見以非裔美國人為主角的《黑色荒原》,幾年前拿下普立茲獎等文學大獎的《同情者》,古典密室不朽巨作《三口棺材》也名列其中;但你可能也會稍感遺憾,書單上怎麼沒有近年引發風潮的澳洲推理,深受許多台灣讀者喜愛的勞倫斯.卜洛克竟然榜上無名云云。然而再仔細一讀,你將留意到這份列表似乎刻意偏離過往的「英語世界白人中心主流」,轉而彰顯收納多元族裔文化、強化性別平權意識的作家及其故事,而且將推理(神祕)與驚悚小說定義為「尚未解決的犯罪或是威脅情勢,並由決心解決或阻止其發展的一個人或一群人為核心展開故事」。塔娜.法蘭琪特別發聲提醒:「在一個時時發生衝突混亂與缺乏理性的世界裡,我們需要這些故事。」

這代表即便是虛構小說、類型敘事,核心理念仍與艾德格.愛倫坡、威爾基.柯林斯、亞瑟.柯南.道爾等先行者相呼應,歷經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戰後重建復興等大環境的劇烈變化,持續探索複雜社會、不斷叩問幽微人性,進一步跨越文化隔閡而產生全球性的流動,擔負的責任和扮演的角色只會日益吃重。可是別忘了,這些故事是寫給一般大眾閱讀的,能帶來娛樂而非嚴肅說教的,百大書單最最基本要達到的目的是一份實用的閱讀指南,更棒的是它還能成為書寫者的指引,傳承延續即將滿兩百年的概念精神──

哎呀,我是不是講得太嚴肅了?大家只管先挑本順眼有興趣的來讀,不論是「這本超好推!」或者「史上百大推理驚悚小說」,直接感受精選佳作的無窮魅力吧!

 

 

example
「這本超好推!」彙整展現的是過去一年推理小說(電子版)的出版全貌,以及眾讀者選擇口味的偏好(Photo Credit: Readmoo閱讀最前線)